舉證辨正65. 日本據台時期台灣那來的唐山人或所謂的漢人?

65.日本據台時期台灣那來的唐山人或所謂的漢人? 
     
    多位台灣文史學者對筆者提出反駁,質問說:「日本據台時期,所謂的台灣人被分為『廣』、『福』、『熟』、『生』。『廣』、『福』都是漢人,且有三、四百萬人之多,你竟然敢說『所謂的台灣人都不是漢人後代』,這是『睜眼說瞎話』!」
    筆者回答:「你們都是台灣文史專門學者,且是教授級的,不應該只知死讀早期台灣聞達假漢人和蔣幫中國壓霸集團的偽造文書。日本據台時期的原始文書資料現在都還查得到,懇請撥個空去仔細瞧瞧,就知道誰才是真正在『睜眼說瞎話』。」
    真相是:
1895年,日本從清國手中奪取台灣,接收滿清官府的戶籍文書。滿清官府戶籍文書記錄,台灣人都註明是「漢化民」熟番及生番,日本據台當局初期並不知清國是以封山令忽視台灣山地族人。滿清官府戶口文書僅「封山令」最後所劃的「土牛紅線」(或稱「隘勇線」)內有留下完整的戶口資料,「隘勇線」外平地族人只有番社名和部分簡單敘述,山地族人則幾乎沒有任何資料。所以日本據台的前半期,也跟著清國據台文書,稱「隘勇線」內「漢化民」為本島人熟番;稱「隘勇線」外平地族人為生番。
到了1918年,日本據台當局清查山地區域住民告一段落,才發覺若繼續跟著清國以「生番」稱「隘勇線」外的台灣平地住民。那該怎麼稱台灣山地住民呢?所以這時才改把所有平地人口稱為「本島人」;「生番」則改為專稱山地住民。
1912(大正元年)台灣平地人口大約統計完成,台灣平地住民總人口數共3332千人,其中熟番321萬人,生番122人,『生番』是指隘勇線(延用自清國封山令的土牛紅線)外的平地番社人口;『熟番』是指隘勇線內,生活語言已漢化,居住地已有街、坊、村、里名稱的人口。曾被封山令圍困,與外界隔離200多年的各族高山住民則尚未計入。
日本據台之初,因台灣山地險峻,日本據台當局仍延用清國據台時期「封山令」最後所劃的「土牛紅線」稱「隘勇線」,將台灣分為已漢化區和未漢化區。越過「隘勇線」進入未漢化區時,因為不如已漢化區有清國留下的完整戶口資料,必須重新調查戶口、整理戶籍,都是緩緩前進。要侵入陌生的山地(清國幾無任何資訊),更是保持謹慎。所以,日本據台的前半期,日本對台灣人口的統計都僅平地才有公佈較詳細的資料。
由於隘勇線外平地番社屬偏遠地區,調查進度較緩慢,逐年有再調查出之新番社與新戶口加入。且因日本當局派台人員雖懂漢文,但語言不通,僅能借助台灣諂媚人士(都是清據時期的聞達假漢人)筆談翻譯,早期偶有是否為未漢化番社之判別上的認知失誤,所以,平地番社(當時所謂的生蕃)的認定一直在修正。生番、熟番、漢化番的人口也持續有變動。 

日本據台時,不論客家語系或福佬語系,全部台灣住民都知道自己是台灣原住民(),日本據台當局的戶政機關做戶口、人口統計時,都記為「番」。於1905,日本據台當局為方便管理,才再依被清國強制訓化後,當時已養成唐山化生活語言的熟番本島人,分別加註為『廣』(客家語系)與『福』(福佬語系);已略懂客家話或福佬話的隘勇線外平地番社住民就記為『熟』;部分堅持拒絕漢化的平地番社住民記為『生』。但日本據台當局的戶政機關做戶口、人口統計時,有『廣』、『福』註記的人口仍歸類為本島人熟蕃;記為『熟』、『生』的隘勇線外平地番社住民仍歸類為生番,直到1916年。
1905年的同時,需要言語溝通的執行管理機關(軍、警及地理、民情、人文、風俗等調查系統),則借用戶政機關的『廣』、『福』、『熟』、『生』註記,開始另依個人「主要常用語言」和「懂第二種語言」做分別的人口統計。資料內「常用語言漢人系」指的是「說、用漢語文之人」;「常用語言漢人系」類別中的所謂福建、廣東與其他,常用語言福建系」指的是「說福建話之人」(日本人誤以為福建語言只有福佬話);「常用語言廣東系」指的是「說廣東話之人」(日本人誤以為客家話是廣東話);「常用語言其他系」指的是「說其他漢語之人」;「常用語言熟蕃系」是指「略懂客家話或福佬話之人」;「常用語言生蕃系」是指「只能使用其部落語言之人」,以利需要溝通時的辨別。
於是,同一個日本據台當局,就出現了兩種不同的人口分類和統計。

直到1918年,本據台當局已把山地番社人口詳細整理出來,才把台灣平地番社人口併入「本島人」統計中。此時就以「生蕃」專稱「山地番社人口」。於是,1918年日本據台當局才表列各年的山地番社人口數,也才以「本島人」計算全部台灣平地人口。

1. 1901 年的台灣地圖,標示當時日據「隘勇線」,它分隔著「日本完全掌握溝通、管理之平地住民區域」與「尚未能完全溝通、管理之台灣平地住民領域」 ("Formosa from the latest Japanese government surveys." 1901. Map in James W. Davidson, The Island of Formosa, Past and Present, London/New York, Macmillan , 1903. 2. 1916 年的台灣地圖,較模糊,但仍可和圖1. 做比較,可看出日本據台當局對所謂隘勇線外平地番社(尚未能完全溝通、管理之認定的持續變動。

1. 1901 年日據「隘勇線」。



2. 1916 年日據「隘勇線」。

1730年清國記載「台灣平地番社有2萬多社,經強制漢化,至1894年台灣平地番社僅剩數百社。以下是日本據台時期隘勇線外台灣平地番社人口的統計資料。(當時所謂生番)

1897(明治30)番社人口計                22,393     82,100人。
1898(明治31)生番社人口卻計僅          15,698     76,663人。
1899(明治32生番社人口計   568社有  19,960      99,332人。
1900(明治33生番社人口計   569社卻僅18,482     95,597人。
1901(明治34生番社人口計   618社卻僅18,424     94,315人。
1902(明治35生番社人口計僅 614社卻有18,776     97,950人。
1903(明治36生番社人口計   719社有  20,208    102,979人。
1904(明治37生番社人口計僅 690社卻有20,452    104,3334人。
1905(明治38平地番社計     705社有   22,002    113,195人。
(明治38年以前的山地蕃社人口並未有效統計,明治38年以後,山地蕃社計數人口併入本島人之人口統計,平地番社人口仍以生番之名保持獨立統計。)
1906(明治39平地番社計     723社卻僅 21,865    113,163人。
1907(明治40平地番社僅計   711社卻有 22,039    115,245人。
1908(明治41平地番社計僅   671社卻有 22,293    120,254人。
1909(明治42平地番社計     683社卻僅 22,097戶而有121,981人。
1910(明治43平地番社計僅   662     21,974戶卻有122,106人。
1911(明治44平地番社計僅   646     21,744戶有   121,959人。
1912(大正元年)  平地番社計     654    21,914戶有    122,736人。
1913(大正2)  平地番社計僅   622社卻有 22,198      125,283人。
1914(大正3)  平地番社計     672     22,705戶有    129,715人。
1915(大正4)  平地番社計     680     22,829戶有    132,279人。
1916(大正5)  平地番社計僅   669     22,811戶卻已有132,924人。
1917(大正6)  平地番社計僅   665    22,724戶卻已有134,023人。
1918(大正7)  平地番社計     677    22,735戶卻僅有133,119人。
1919(大正8)  平地番社計     682社卻僅22,461      129,977人。
1920(大正9)  平地番社計     697社卻僅22,418  已有130,310人。
1921(大正10平地番社計     705    22,520      131,609人。
1922(大正11平地番社計     714    22,524    132,000人。
1923(大正12平地番社計     719    22,568    134,420人。
1924(大正13平地番社計僅   716社卻有22,674  已有135,721人。
1925(大正14平地番社計     716  22,939      136,707人。
1926(昭和1)  平地番社計     740    23,227    138,627人。
1927(昭和2)  平地番社計僅   739社卻有23,353  已有139,327人。
1928(昭和3)  平地番社計僅   730社卻有23,496    139,243人。
1929(昭和4)  平地番社計僅   720社卻有23,576  已有140,169人。
1930(昭和5)  平地番社計僅   711社卻有23,925  已有140,553人。

以上隘勇線外台灣平地番社人口的統計數字中,歷年平地番社數的增加,是新掌握之平地番社。平地番社數的減少,是部分舊記為生番的平地番社,被重新認定為已漢化區(隘勇線隨著變動)。平地番社人口的減少是平地番社人口中原記為『熟』的,都依其能聽懂的語言改記為『廣』或『福』了。

1899(明治32),自稱為或被日本據台當局認為是唐山人(或漢人)後裔的台灣人(都是如連橫、連震東父子及黃朝琴等,因漢化深而變性,藉勾結漢人滿官欺壓同胞而得利的所謂士紳、阿舍【清末台灣巡撫劉銘傳清賦的12項建議】,自以為是高級人,不願和其他同胞一起被稱為番)才不到千人,到1912(大正元年)卻突增至17,000人。日本據台時期記錄,持中國文件(護照)入台者每年都是零星數,且多數有回中國,所以這些都是受惑虛榮的福爾摩沙(琶侃,今所謂台灣)人,被當時日本統治當局歸為『外國人』,其他台灣住民都知道自己是番(原住民)。那有什麼漢人後裔於日本侵台時還留在台灣的?
後來直到1916年,仍把隘勇線外平地番社人口稱為生蕃。只有在以個人「常用語言」和「懂第二種語言」做分類統計時,才把「已略懂客家話或福佬話的平地番社人口」另以「常用語熟蕃系」做為語言略可溝通的分類。

11905年底,為執行管理任務機關需要的台灣平地人口統計原件照相本,註明是以個人「主要常用語言」和「懂第二種語言」做分別的人口統計。資料內「常用語漢人系」指的是「說、用漢語文之人」;「常用語漢人系」類別中的所謂福建、廣東與其他,常用語福建系」指的是「說福話之人」(日本人誤以為福建語言只有福佬話);「常用語廣東系」指的是「說廣東話之人」(日本人誤以為客家話是廣東話);「常用語其他系」指的是「說其他漢語之人」。「常用語熟蕃系」是指「已略懂客家話或福佬話的平地番社人口」或「語言可溝通的平地番社人口」。「常用語生蕃系」是指「僅懂得自己部落語言的平地番社人口」。

1.  1905年台灣平地人口個人語言別統計。為因應執行管理任務機關需要的台灣平地人口統計。

下列表2. 1906年底戶政機關的台灣平地人口男女比率統計原件照相本,只有本島人(熟番)與生番。



2. 1906戶政機關台灣平地人口男女比率統計。

3. 1915628 (即日本統治20年後)的日本台灣日日新報刊登新聞報導的照相本。

3. 1915628日台灣日日新報。

     此內地人是指本土日本人,二十九年為明治29年即1896年。大正元年(1912)時熟蕃人口321萬人。此時雖早已於1905年就一直有將台灣戶口加註語言別的『廣』、『福』及『熟』、『生』,但1912人口統計時,仍以本島人熟蕃計數有『廣』、『福』註記的人口,隘勇線外平地番社人口的『熟』、『生』註記仍是以生蕃統計。人種被認為是漢人或自稱漢人後裔的,另以「清國人」稱之,歸入外國人。

下列表3. 1906年台灣局部現住人口統計原件的照相本,自稱是漢人或是唐山人後裔者被稱清國人。


3. 1906戶政機關台灣平地現住人口統計。


下列表4. 1912戶政機關台灣現住人口統計原件的照相本,還是只有本島人(熟番)與生番。表下說明:明治38(1905)以後,行政區域內的山地生蕃住民包含在本島人中計算,以下有出現本島人的列表皆循此例。表中另列「生蕃」乃是延續舊慣例,是指隘勇線外平地番社之人口。

4. 1912戶政機關台灣平地現住人口統計

下列表5. 1918戶政機關台灣現住人口統計原件的照相本,此時隘勇線外平地番社人口已併入「本島人」統計中,也改以生蕃專稱山地番社人口。並列舉出歷年山地番社人口統計表下說明:表中山地番社生蕃人口相較以往有時顯著減少的部分,追溯歷史原因是明治38(1905)統計時,山地行政區域內的生蕃,時有重複登錄之情形(明治38年以後,山地行政區域內的生蕃住民決定包含在本島人中計算但仍有誤把一些已列入本島人中計數的部分山地番社住民,再計入獨立統計的山地番社住民之中),故進行數量訂正。
       

5. 1918戶政機關台灣全島現住人口統計(1918年,生蕃改指山地蕃社住民,以前未列入人口統計表)

去申請日治時代的戶籍謄本 且種族欄登記不是「清」、「支」、「滿」、「朝」…..等等的外國寄留戶口 你就是台灣的原住民了 
    有台北楊先生拿中國壓霸集團入侵台灣後陰狠偽造的文書再提出質疑,他說:「台灣省通志卷二人民志人口篇第二冊,民國61630日由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公告的資料,台灣的1915年熟番人口數為47,676人,白紙黑字清清楚楚,埔農別信口雌黃,說什麼『1912年台灣平地原住民有熟番321萬人,生番122千人』!

筆者回答,事實是:
中國國民黨逃難、入侵到台灣後,為了偽裝其統治的正當性,差遣其御用學者(黃典權等),全面篡改、假造台灣歷史。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的資料,多數是他們召集被洗腦的台灣聞達人士共同編篡的,那些資料有何可信度?這1915年報導的1912台灣人口統計,是1915628日台灣日日新報的照相本,是假不了的。何況,1915年台灣熟番人口數僅47,676人是絕不可能的。1730年清廷登記的已被漢化成所謂熟番就有至少60萬人。這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公告的1915年熟番人口數47,676人,其實是隘勇線外台灣平地番社中註記為『熟』的人口數,同時間,隘勇線外台灣平地番社中註記為『生』的僅有46,152人,而1915隘勇線外台灣平地番社人口數有132,279人,這38,451人的缺口,正是已被改記為「福」、「廣」的隘勇線外台灣平地番社人口。但不論註記為『生』、『熟』或『福』、『廣』,隘勇線外台灣平地番社人口,在1915人口統計時,全部是歸作『生番』

6. 1916隘勇線外平地番社戶口、人口統計表。表7. 1916年本島人(熟蕃)生蕃的人口統計表與百分比。只要比較【6.】和【表7.,就知道,直1916年,日本統治當局的「蕃社」仍是指隘勇線外台灣平地番社,仍是稱隘勇線外台灣平地番社人口為生蕃。再比較【表5.】就知直到1918年,日本統治當局才有列出山地番社的統計。也才專稱山地番社人口為生番。

6. 1916年平地番社戶口、人口。

7. 1916年平地本島人與平地番社生蕃的人口統計表與男、女百分比。



事實上,只要翻查1905年以前的日據時期人口統計文書,就知道台灣平地僅有本島人(熟番)與生番,並無所謂漢人。是1905年以後,日本統治當局為方便管理,才再依當時個人已養成的語言,分別加註為『廣』(客家語系)與『福』(福佬語系)。當時連橫等台灣聞達假漢人,延續清據時期勾結滿官,自抬身價,欺負同胞漁利的台奸惡習,已諂媚日人而在日本統治當局面前得勢。他們本著自清據時期以來,勾結唐山人滿官的「假高級」假漢人心態,說服日本統治當局承認其為漢人。他們偽裝假漢人所持證據就是語文與生活習性,日本統治當局遂在1905年,索性就將已加註為『廣』與『福』的原所謂熟番本島人全歸類為漢人語系(是指使用漢人生活語言。意思是:你們這些台奸高興就好,只要你們繼續當我們走狗,對我們日本統治當局有何差別?又有什麼關係?不過,你們這些台奸『清國奴』竟妄想和你們同胞作區隔?才不能如你願呢)。甚至將能聽得懂客家話或福佬話之原註記『生蕃』人口都改記為廣』或『福』,也歸入為所謂的『漢語系』了(1.)。除了隘勇線外平地番社區內因拒絕漢化而離群索居的人口保留『生』註記外,將隘勇線外平地番社人口中,只要稍微聽懂一些客家話或福佬話的原所謂『生蕃』再記為『熟』。但是,直到1916年,統計人口時仍以「本島人」稱隘勇線內熟番:以「生蕃」稱隘勇線外的全部平地番社人口(7.)1918年起,生蕃改指山地蕃社住民,隘勇線外平地番社人口則改列入島人統計中(5.)
所以,明治41(1908)調查出的平地番社人口(當時所謂生番)就已有120,254人,到了1915年調查出的平地番社更多了(680社,22,829戶,132,279),被改記為『熟』的卻僅有47,676人,仍被登記為『生』的也僅有46,152人。這是因為懂客家話或福佬話的番社人口也被登記為『廣』或『福』了。

這時的台灣人全都記得,自己是完完全全的台灣原住民,跟唐山人一點關係也沒有。所以,這時的台灣人都叫連橫等那近千人的台灣假漢人為『半山仔』,意思是:「你們既然要裝扮成假唐山人、假漢人,不知羞恥地自以為高級,台灣人也就寧可不要你們了。但你們真能變成真唐山人了嗎?不可能的,所以你們這些假唐山人充其量只能叫作半唐山人,就簡稱『半山仔』。」日本據台時期那有什麼唐山人或漢人的後裔在台灣?即使至1970年,一般樸實的台灣人都是稱逃難來台的中國人為『唐山人』,稱蔣幫中國壓霸集團為『阿山仔』,叫賣台假漢人作『半山仔』。

蔣幫中國壓霸集團的御用學者黃典權等人,對上述記錄與原由都清清楚楚,卻故意利用日本據台當局的為因應執行管理機關需要,依個人「主要常用語言」和「懂第二種語言」做分別的人口分類,故意把資料內常用語言熟蕃系(註記為『熟』)指『略懂客家話或福佬話之人』;『常用語言生蕃系(註記為『生』)指『只能使用其部落語言之人』」改寫為「是戶政機關統計的族別分類」,謊說1915年被日本戶政機關記為『熟』的47,676人就是所謂台灣平埔族僅有的人口數。現在的台灣聞達人士也胡里胡塗地跟著蔣幫中國壓霸集團胡言亂語,真是亂七八糟。請對照蔣幫中國壓霸集團改寫的所謂日治時期戶口調查資料與日本原戶口調查報告,即可明白。

另有讀者戴先生舉出一個「台語與佛典部落格」之「終結平埔族血統論的幾個流言」,對筆者提出質疑。該部落格寫到:「95 年前的《臺灣日日新報》當然也會錯。尤其,當時報社人員得在夜晚時挑燈排鉛字,誤植的情況更是屢見不鮮。」;「並非年代久遠的東西,就是可信的史料。運用史料之前,必須先檢查其可信度。」;「日本人將臺灣原住民寫作『蕃』,絕對不會寫作『番』」;「本島人分成漢人、熟蕃、生蕃三種,而漢人又佔了本島人的 97.2%,怎麼能說只有八千多個清國人是漢人呢?」;「土著清國人的意思是以前居住在臺灣的清國人,與原住民一點關係都沒有。

筆者回答:
    首先,該部落格說:「95 年前的《臺灣日日新報》當然也會錯。尤其,當時報社人員得在夜晚時挑燈排鉛字,誤植的情況更是屢見不鮮。」;「並非年代久遠的東西,就是可信的史料。運用史料之前,必須先檢查其可信度。」
非常正確!筆者一直抱持的態度是,看任何文書、報導或說法,都只能認知是「有此一說」。不可迷而信之,也不能意氣斷然加以否定,必須仔細查證所有相關資料,才能決定真偽。所以,筆者是翻查日本據台當局的原始戶口記錄文書後,才證實的。戴先生可查閱日本據台當局的原始戶口統計資料,就能知道何者是偽造的,是怎麼偽造的。另外,年代久遠的史料當然也不能冒然盡信,仍必須比對其他相關的證據資料,用以鑑定,才可確定。然而,近期編纂的文書若完全沒有史料證據做根據,那就更不可相信了!而且還必須追究其偽造假資料的居心和目的,才能避免繼續受騙。部落格在質疑他人提出的證據時,為什麼不也用同樣標準檢視一下自己的認知呢?

   部落格說:「日本人將臺灣原住民寫作『蕃』,絕對不會寫作『番』。」
是的,這『番』是筆者所寫,日本據台當局的原始資料都是寫作『蕃』。

    部落格再說:「本島人分成漢人、熟蕃、生蕃三種,而漢人又佔了本島人的 97.2%,怎麼能說只有八千多個清國人是漢人呢?」
這就有盲點了,是受騙了。日本據台當局之戶政機關的統計文書,本島人中並沒有所謂的「漢人」。而為因應執行管理機關需要,依個人「主要常用語言」和「懂第二種語言」做分別的常用語言人口統計文書,才明白寫著,資料內「漢人系」類別中的所謂福建人、廣東人與其他之漢人,是以其個人常用語言做分類的。常用語漢人系」指的是「說、用漢語文之人」;「常用語福建人系」指的是「說福話之人」(日本人誤以為福建語言只有福佬話);「常用語廣東人系」指的是「說廣東話之人」(日本人誤以為客家話是廣東話);「常用語其他之漢人系」指的是「說其他漢語之人」。戴先生只要查閱日本據台當局的原始戶口統計資料,比對其中「熟蕃、生蕃」、「漢人系、熟蕃系、生蕃系」的人口數變動過程,即可明瞭。1905年底日本據台當局已開始在戶口上加註「」、「」、「熟」、「生」,但直到1916年,其戶口統計資料上,加註「」、「」的人口仍歸類為本島人熟蕃;已加註「熟」、「生」的隘勇線外蕃社人口仍歸類為「生蕃」。請仔細看表6.7.

    至於部落格又說:土著清國人的意思是以前居住在臺灣的清國人,與原住民一點關係都沒有。
請不要再引用中國壓霸集團的偽造文書說是「土著清國人」,連日本據台當局的文件都沒這樣寫,是寫「土著本島人」。只有自稱或被認為是漢人或是唐山人後裔者才被稱作「清國人」。日本人是不高興時,才對其台灣聞達假漢人走狗叫罵「清國奴」的。既然是清國人,又怎麼會是土著呢?請看【表3.】【表8.
部落格說:土著本島人(「土著清國人」是莫名其妙的說法)與原住民一點關係都沒有」。請問,是根據那裡的證據他敢這樣講?怎可到今天還在跟隨中國壓霸集團,毫無根據就隨便胡說。還有,1730年的番社60萬平地原住民人口,至1756(乾隆21)的番社66萬平地原住民人口都那裡去了?別又要說是全跑進深山裡去了!別忘了清國有「封山令」,台灣山地也居住不了這麼多人!其實,直到1930年,日本據台當局,為因應執行管理機關需要的人口統計資料,仍都寫著是用「語系」作分類(請看【表9.)再說,林媽利教授(醫師)的血液學研究,已證實福佬語系台灣人(原註記為「福」)與所謂客家語系台灣人(原註記為「廣」)在體質DNA上並無差異,都是台灣平地原住民特有的體質DNA。且這體質DNA與漢人是不同的,福佬語系台灣人(原註記為「福」)與所謂客家語系台灣人(原註記為「廣」)身上完全沒有漢人的特有基因,福爾摩沙(琶侃,今所謂台灣)族人在體質DNA上並無混到漢人基因。這是現代科學的證據,也證明福佬語系台灣人與客家語系台灣人本來都是台灣平地原住民,是因為接受不同來源的唐山滿官所強制漢化,才被分化成兩個不同語言和習俗的區塊。所以,是「台灣人與漢人(中國人)一點關係都沒有」才是事實!
   
以上資料都是筆者親自從日本據台當局的原始戶口文件中抄錄下來的,若有任何不完全相信筆者所述者(輕易信任某人的人格,或因信任某人的人格而盡信其言,確實都是件危險的事。),可親自再去查閱日本據台當局的原始戶口文件資料,定可明白。不過,可別又查到蔣幫壓霸集團所改寫的文書去了。

8. 1912年的戶口記錄照相本。日本據台當局是把自稱或被認為是漢人或是唐山人後裔者才稱作「清國人」。
8. 1912年地方的戶口、人口統計記錄照相本。

9. 1930年,為因應執行管理機關需要,依個人「主要常用語言」做分別的語系人口統計照相本。此時日本據台當局是以個人主要常用語系,分別做統計的人口數和所占比率。「漢人系」類別中的所謂福建、廣東與其他之漢人,是以其常用語言做分類的(日本人誤以為福建語言只有福佬話,誤以為客家話是廣東話)。而「蕃人系」類別中的「熟蕃」是指「已略懂客家話或福佬話的番社人口」。此時不分平地與山地,皆以「熟蕃語系」專稱語言略溝通的番社人口數。「生蕃語系」是指「只能使用其部落語言之人」。


9. 1930年的語言別種族語系人口統計與百分比。

   
 當然,林媽利教授也研究出,平地台灣人是帶有一些與北方越南及百越族相同的血緣,於是就有台灣聞達人士搶著說:「平地台灣人與百越族的一些相同血緣基因,就是帶有百越族血緣基因的唐山人來台灣所留下的。」但是,請仔細看,福爾摩沙(琶侃,今所謂台灣)族人、北方越南及百越族同屬南島語族系統(包括整個中西太平洋諸島),全帶有一些相同的南島語族血緣基因,這有何值得奇怪的?福爾摩沙(琶侃,今所謂台灣)族人在體質DNA上並無混到漢人基因,而現在所謂之中國福、廣閩南人與客家人是大都有混到漢人基因的。既然福爾摩沙(琶侃,今所謂台灣)族人在體質DNA上完全沒有漢人基因,近300年何來的百越族唐山人後代在台灣?何來的漢人後代在台灣?

    所以,是應該相信這麼多的原始文獻記錄和現代科學證據,或是要選擇相信近期中國壓霸集團厚黑陰狠的偽造文書?冷靜想清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