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台南市學甲區棧寮的所謂劉氏族譜
台南市學甲區棧寮的所謂劉氏族譜說:「棧寮開基祖劉雜,原籍泉州府同安縣十八都鼎尾鄉。雜公原居學甲下溪洲彭城里,為彭城里開基祖劉葵之孫,父劉竹。」
這學甲區棧寮的所謂劉氏族譜和前面西港區的所謂劉氏族譜,應該都是抄自同一位唐山「譜匠」的所謂套譜,因為破綻處都相同。同樣誤以為「都」是在鄉之上;也同樣誤抄個「十八都鼎尾鄉」。其實,這在台灣眾多被偽造的族譜裡很常見。既然棧寮的所謂劉氏族譜重複號稱「鼎尾鄉」,埔農就再做更詳細的舉證說明,讓朋友們更明白其中胡說八道的無恥厚黑,是如何的亂七八糟!
早期認盜作祖自以為高級的台灣假唐山人、假漢人所謂士紳,其實不多。日據時期統計才幾百人,當時的支那人根本不予理會。是歷經數十年蔣幫中國盜匪的二次華奴化洗腦,製造出眾多的現今假華人台灣聞達人士,影響了多數樸實福爾摩沙人(Paccanians,Formosans,今所謂的台灣人),致使多數台灣人誤以為自己是所謂的華人。後來中華人民共和國也覬覦台灣,為了統戰,才配合前往認盜作祖的台灣假華人聞達人士,開始故意順勢胡言亂語,讓這些認盜作祖自以為高級的台灣假華人聞達人士藉以自慰。
於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找了近年來才同樣有個「鼎」字的鼎美村,厚黑地說:「昔泉州府同安縣十八都鼎尾鄉,是今之廈門市海滄區東孚鎮鼎美村。」完全無視「同安縣從來就沒有過鼎尾鄉」,也完全無視「今東孚鎮的所謂鼎尾,在明帝國、清帝國時期是名為鍋尾」。而且,元國、明國、清國的同安縣第十八都,是在明盛鄉積善里轄下的4都之一(原積善里被劃分成第17至20都)。這「原籍泉州府同安縣十八都鼎尾鄉」,真是亂七八糟!
事實上,明帝國、清帝國時期,「鍋尾」僅是一條街,街兩旁為店鋪和作坊。鍋尾原是客家語聚落,因為周圍居民都是講福佬話,為了好做生意,後來才逐漸改以使用福佬話為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因為福佬話稱「鍋」為「鼎」,鍋尾被改稱為「鼎美村」。明國、清國時期哪來的「鼎尾鄉」?十八都又是在明盛鄉積善里轄下,哪來的「同安縣十八都鼎尾鄉」?明帝國、清帝國時期存在的一條小街坊,精練厚黑學的所謂中國人,就是有足夠厚的臉皮把小街說成「鄉」。其實,這只是眾多支那奇觀之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