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所謂的柯蔡氏大族譜
所謂的柯蔡氏大族譜,封面上堂號寫「濟陽」、「吾祖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二十七都英紅茶籃鄉(英內鄉亦同)」;內記載「一世祖夫人歿於唐山」。同一家族墓碑上,堂號是有的寫「濟陽」,但不少寫的卻是「武榮」。
整本柯蔡氏大族譜,僅這句「吾祖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二十七都英紅茶籃鄉(英內鄉亦同)」用來連上唐山。
首先,泉州南安縣自古並無英紅茶籃鄉,宋國是有英內鄉,元、明、清改里置都,英內鄉被置為單一個第二十七都,所以是有人稱英都鄉,但明國、清國已不稱英內鄉。泉州南安縣自古絕無英紅茶籃鄉。
這柯蔡氏大族譜是1973年重寫,表示之前寫的是「英紅茶籃鄉」。台灣人在1950年後被誘導寫所謂唐山祖籍時,常遭隨口胡扯,台灣順民就依樣記下,才會出現這無中生有的所謂「英紅茶籃鄉」,這在全台灣到處可見。1973年重寫柯蔡氏大族譜時,已是中國寫手黃典權、郭廷以、李國祁等人如火如荼偽造台灣歷史文書的後期了,這時發現「泉州府南安縣二十七都英紅茶籃鄉」根本不可能,為免自打嘴巴,只好從唐山譜匠的套譜抄來這宋國時期的「英內鄉」名,以附註方式補寫下這「(英內鄉亦同)」以蒙混。這杜撰的原凶和試圖修補者,顯然都只存心輕佻應付,懶得去追查明國、清國這泉州府南安縣二十七都的來龍去脈,所以先是把這胡扯的「英紅茶籃鄉」照抄,後來又把宋國的「英內鄉」移植到明、清兩國的第二十七都之下。
類似的胡說八道很常見!例如:彰化市的所謂阮氏宗譜,原說是「來自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二十七都上堂鄉」,因為泉州南安縣自古並無所謂的上堂鄉,且鄉不應該在都之後,後來也依支那文化殺手郭廷以、李國祈等人的再建議,改寫為「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英內上堂鄉二十七都」,都是同樣的被蒙混玩弄。其實,只要對照「南安縣英內上堂鄉二十七都」和「南安縣二十七都英紅茶籃鄉(英內鄉亦同)」這兩句所謂的祖籍地,任何明眼人都會看出,這真的是連草稿都懶得打的胡言亂語。然而,對所謂中國人的厚黑學而言,這只是日常把戲而已。
反正,既是因譜匠杜撰,再相互截取來自用,自然就亂七八糟。這就是所謂中國厚黑學在台灣留下的劇毒污染。近30年支那再興起的家譜坊,見明、清譜匠有人胡扯,也是這般抄來抄去。
明、清譜匠,都先是有人隨意杜撰,接著是以截取方式抄來抄去。所以有寫濟陽(郡)是某姓來源地,也有寫濟陽是堂號。墓碑上、祖宗牌位上寫武榮兩字,或寫武榮為堂號的都較少見,但在台灣各姓卻都偶有出現過。
至於「同一家族墓碑上,堂號卻是有的寫武榮、有的寫濟陽」,是因為操作華奴化的主事者不知某幾人是親堂兄弟,就分別胡扯。這在偽造台灣的所謂唐山祖籍和族譜時也很常見,同一家族出現數個不同的所謂唐山祖籍與堂號,都是這種類似情況。朋友邱新德先生、曾火旺先生、褚海先生、陳快清先生都有親身經歷。
族譜內記載「一世祖夫人歿於唐山」,是因為早年唐山教官強制冠姓時都只給此姓來源的所謂唐山伯公,華奴化的所謂台灣士紳習慣稱「有唐山公無唐山嬤」,既缺唐山嬤,就會有人畫蛇添足,說「一世祖夫人歿於唐山」,這在台灣出現的諸多所謂族譜也是很常見。
蔡先生另有說:「族譜記載我們的一世與一位友人糖菜公同來台灣,符合我們於陪墓祭祖時,在一世祖之外,另外還要祭拜隔壁一個小墓的情形,小墓就是一世祖的友人糖菜公。友人讓蔡家子孫祭拜一事,又確實是每年陪墓的固定行程。」
台灣人被強制冠姓時,當然是一聲令下,同時多個家庭被冠姓。所謂「一世祖與一位友人糖菜公同來台灣」,就是同時被冠姓的情形。所以,這糖菜公與所謂一世祖可能是親友或鄰居,因無後代或是子孫失聯,無人看顧,所以陪墓或大寒時節坌風水時,就一併照顧。台灣人本性善良,習於分享、互助,這很常見。但若是支那人(唐山人或中國人),不會有的。更何況,若真是唐山來的移民,理應是遵行唐山的掃墓習俗。但是,所謂的台灣人在1950年以前並沒有所謂的掃墓這件事,所謂的台灣人習俗是陪墓,常態陪墓都在過新年時,並不是在清明節;而「坌風水」(整修先人墳墓,風水指墳墓)是在大寒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