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所謂的李氏族譜
所謂的李氏族譜說:「祖籍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南門外十三都人寺」,再說:「第一代祖是1874年渡台禁令解除後才來台,當年是兩兄弟來台呷頭路。在唐山均有配偶、但依法不能𢹂眷來台,所以第一代祖39歲才又娶了嘉義市郊一戶大戶人家的女兒。」
事實上,支那泉州府晉江縣,明、清有14鄉鎮35都,十三都是永和鄉轄內,那哪來的「南門外十三都」?顯示這「泉州府晉江縣南門外十三都人士(寺也許誤寫)」,應該是後來才由郭廷以、李國祁、黃典權等人杜撰的。因為,中國寫手誘騙偽造所謂連上唐山祖籍時,有很多件都是依照唐山譜匠胡扯的「南門外XX都」照抄。而如果這「十三都人寺」不是筆誤,那就更是胡說八道了。泉州晉江縣絕對沒有「南門外十三都」,更無所謂「十三都人寺」。而且,祖籍說是寺,更令人目瞪口呆。
另外,1874年解除渡台禁令,來台的都是工商人口,還是依之前贌商附籍寄居的規定嚴格管理,是在流寓名冊內,也不可能有人留台入籍。
1874年解除嚴刑峻罰的渡台禁令以前,申請短期赴台的贌商,清國官方本來就都有「授塵附籍」(「授塵」是撥給有頂棚遮蔽的屋子住;「附籍」是准予暫時依附寄居),並嚴行「保甲」(保甲是鄰居者具結,如有違法或脫逃,必須連坐)。1874年解除渡台禁令,來台的工商人口,是流動人口,除了須自行尋覓暫時的居住處所,清國還是依附籍寄居、加入保甲來監視(請看第二章第三節的「臨時保甲門牌」照片)。「來台工商人口是流寓名冊內的暫時寄居者,不在台灣戶籍名冊之內」已非常清楚。
日本據台,接收滿清官府的戶籍文書,日本人依據清國的流寓名冊和保甲門牌,統計清國人民在台的工商流寓人口數為8083人;官兵、流寓遣送回清國,這在日本官方留下的文書有很清楚的記載。極少數申請暫時留台者都是註記為「清國人」(後來改稱「支那人」),總數才幾百人,後來也都必須離開福爾摩沙回去唐山。所以,即使是渡台禁令解除後才來台,也絕不可能留台入籍!
再說,這「當年兩兄弟,是1874年渡台禁令解除後來台呷頭路。在唐山均有配偶、但依法不能𢹂眷來台」,必是後人杜撰族譜時,為了配合遭到扭曲的所謂有唐山公無唐山嬤而胡扯!因為,1874年解除渡台禁令,不論是滿清政府派遣的工作人員還是自行申請的工商人口,都是可以攜眷。後人可能不知道,但當時的赴台人士不可能不清楚,所以絕不會說出「不能𢹂眷」這回事。
因而,這「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南門外十三都人寺」及「1874年後,渡台禁令解除,不能𢹂眷」,必然都是「後人杜撰」。若真是所謂「來台第一代自己編寫」,則絕不可能有以上兩則這麼離譜的錯誤。可見應該是後人被洗腦,自以為是華人才編造的。當然,更可能又是聽從蔣幫盜匪集團的胡亂指示而來。
有另一位李先生以忿怒的姿態來挑戰。
這位李先生說:
「我李氏一脈有完整考據之族譜,祖先來自大陸福建省泉州府,銅安縣銀同鄉下山里隴西堂,過海遷台自滬尾(淡水)登陸,李王相先祖短居之後,沿海岸南下至大甲再居,後再遷屯至苑裡定居...我此一代在台繁世已有近300年歷史,代代名姓婚配均有記載,至今已第九代。你無須跟我賣弄一些治學治世不深、無血無肉、無德敗行人等掰創的〔專業〕名辭,意圖誣指我等人格與認知。此類歷史事實真相的證據,在台灣對有書香傳承的家族,並不是很困難,這和政治傾向無關。倒是那些企圖全盤否認抹去歷史的敗卒,其被戴著政治〔偏狹眼罩〕,對真正史實蓄意裝聾扮瞎的〔政治傾向〕倒是很明顯。背祖離宗, 不但自欺,還想欺人的心態,讓我鄙夷!」
這位李先生說:
「我李氏一脈有完整考據之族譜,祖先來自大陸福建省泉州府,銅安縣銀同鄉下山里隴西堂,過海遷台自滬尾(淡水)登陸,李王相先祖短居之後,沿海岸南下至大甲再居,後再遷屯至苑裡定居...我此一代在台繁世已有近300年歷史,代代名姓婚配均有記載,至今已第九代。你無須跟我賣弄一些治學治世不深、無血無肉、無德敗行人等掰創的〔專業〕名辭,意圖誣指我等人格與認知。此類歷史事實真相的證據,在台灣對有書香傳承的家族,並不是很困難,這和政治傾向無關。倒是那些企圖全盤否認抹去歷史的敗卒,其被戴著政治〔偏狹眼罩〕,對真正史實蓄意裝聾扮瞎的〔政治傾向〕倒是很明顯。背祖離宗, 不但自欺,還想欺人的心態,讓我鄙夷!」
埔農回答:
李先生用「企圖全盤否認抹去歷史的敗卒,其被戴著政治〔偏狹眼罩〕,對真正史實蓄意裝聾扮瞎的〔政治傾向〕」、「背祖離宗,不但自欺,還想欺人的心態,讓我鄙夷」等這般極端情緒化字眼指責埔農的舉證說明,請李先生要明白,這些言語等於是公開放話,不要傷了李先生您自己才好。很顯然,李先生是蔣幫中國盜匪集團在所謂台灣使用標準教科書教育出來的優秀學生。李先生的認知和反應並不是李先生的錯,更是多數所謂台灣人的普遍現象。
既然李先生已公開您所謂族譜的部分簡介,用來指責埔農的舉證說明,埔農又已有言明在先:「任何有不同認知的朋友,都歡迎隨時提出質疑或反駁。有台灣聞達人士<尤其台灣文史學者>或所謂的中國人要來謾罵,也十分歡迎,任何人的質疑、責問,埔農都會一一詳細再舉證說明,直到朋友們已不再有迷惑。」所以,埔農先就李先生簡述的「我李氏一脈有完整考據之族譜,祖先來自大陸福建省泉州府,銅安縣銀同鄉下山里隴西堂」來舉證回答:
首先,「李氏一脈,祖先來自福建省泉州府,銅安縣銀同鄉下山里隴西堂」這記述,內容矛盾,所以絕不是真實族譜會有的描述,也並非根據考證而來,是蔣幫中國盜匪集團於1950年後,在所謂台灣煽動、誘拐編纂所謂族譜時一手拼湊而來〈全部所謂連上中國之所謂台灣族譜都是這麼來的〉。因為,「銀同」是銅安縣的別號,怎麼會跑出個「銀同鄉」來?況且,銅安縣在明、清時期,一直是三鄉〈永豐鄉、明盛鄉、綏德鄉〉、十二里或十一里,從來就沒有過什麼「銀同鄉」或什麼「下山里」。可見李先生手中的所謂族譜,和其他所謂連上中國之所謂台灣族譜一樣,是將各個強制冠姓之不同唐山教官所留下的個別唐山姓氏來源,隨便拼湊而成的。
最扯的是,台灣很多的所謂「李家族譜」或「李氏族譜」都這麼寫,甚至早期中國盜匪集團為洗腦海外所謂的台灣人,在美國創設所謂的猶他家譜學會,其偽造的臺灣家譜中也都是這麼寫。不必說「清國嚴刑峻罰的『渡台禁令』」了,單看這一模一樣的抄錄,就知道必是有人在下「指導」棋。很顯然,書寫這段文字的人,是以輕蔑的心態隨便下筆,寫完後,既已達成其玩弄把戲之目的,就擱置不管了。據以製作假族譜的人〈可能是純粹被牽著鼻子走,也可能是是自願參與偽造〉,雖然知道是「銅安縣〈或同安縣〉」並沒有過所謂的「銀同鄉」或所謂的「下山里」,但也奈何不了原創作人,就只好任它去了,這在所謂連上中國的所謂台灣族譜裡很常見。
所以,到底誰是「企圖全盤否認並抹去歷史的敗卒,其被【披?】戴著政治〔偏狹眼罩〕,對真正史實蓄意裝聾扮瞎的〔政治傾向〕」?是誰有「背祖離宗,不但自欺,還想欺人的心態」?其實,也不必「鄙夷那一個人」,重要的是,趕緊找出事實真相的證據才對。所以,非常歡迎李先生繼續來舉證辨正。
前就有一位王金平家族的拙作讀者,心有遲疑,將其所謂家族族譜〈王金平家族於1996年偽造〉寄來,要求埔農代為檢視。經埔農審閱後逐一舉證說明〈全文登錄於附錄〉,這仁兄恍然大悟,慎重稱謝,並廣發給心靈還清明的家族成員。不知是否可以請李先生把貴族譜的完整版給埔農代為查證?埔農自信可給予能讓李先生更清楚、更滿意的答覆。這樣的懇求,以及上述就李先生之臉書留言所作的答覆,是有點不禮貌,但是真心,請勿生氣!埔農家族亦有同樣的情形!而且,埔農也已代為審慎查證過數十本所謂連上中國的清國據台時期族譜,埔農絕無輕佻的心態。除非是經過特別允許,埔農不會公開任何私下給予的所謂私人族譜。埔農前曾公佈的所謂台灣假族譜之考證與辨正,都是他們已經自行公開在大眾媒體上的。埔農從未和別人討論過接受委託查證的私人所謂族譜,請李先生放心。王金平家族的所謂族譜,雖然也是埔農接受委託查證,但事後埔農發現,王金平家族早已將其所謂的族譜放在網路流竄多年。而且,王金平家族還將此所謂的族譜拿去和台灣「歷史學術機構」狼狽為奸,所謂台灣歷史學者還依此王金平家族製作的假族譜,加以引申幻想,令研究生寫出長篇大論的認盜作祖論文,並跟隨中國來的胡言亂語,大言「王文醫指的就是王文伊」,還列入所謂台灣圖書館作為宣傳展示的資料,繼續協助中國壓霸集團洗腦台灣大眾。所以埔農覺得,既是王金平家族自己不加掩飾,還任由聞達歷史學者拿著到處招搖撞騙,台灣聞達人士〈尤其台灣歷史學者〉之為害,莫此為甚。因而,埔農才將查證後的事實真相攤給大家看,希望所謂台灣人別繼續遭受台灣聞達假漢人的愚弄。若李先生把貴族譜的完整版私下給埔農查閱,埔農查證之後,也必定是私下回覆。
李先生說:「我有空再去印吧,謝謝你願再代考證。」
埔農回答:
好的,埔農佩服李先生有誠心辨正的意志和勇氣。能為朋友找出真相,是埔農的最大願望。
【從此這位李先生卻未再連絡】